【屎提夫開課】
家裡四歲多的老大兒已經開始懂很多事情,也開始會發問為什麼,身為一個工程師的屎提夫實在是不想用"去問媽媽!" 或是 "你再問下去 大野狼就會來找你" 或是 "你長大就會懂了"來敷衍過去,所以,開始用淺顯易懂或是遊戲或是隨手可得的教具來教小朋友關於一些科普等知識,這一系列文章都是已經有實際指導過後的經驗分享,請各位爸媽們不吝指教。
今天屎提夫開課要來教大家【地震】,這也是這系列文的第一篇。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不是很久很久以前....】
某天一家人七點多正在吃晚餐的時候,屎提夫跟太后的手機同時發出聲音:"一級地震!!一級地震!!登~登~登" (順便推薦一下這款不錯用的APP:KNY台灣天氣.地震速報),神經敏感的老大兒很緊張,一直跟他說地震已經結束,只有一級的地震不用害怕,老大兒還是很緊張的一直看著吊燈,於是乎,屎提夫就正式開課了!!
<app地震示意圖>
【主題】地震
【教具】
1. 利用紙箱的一角
2. 剪出一個台灣的輪廓
3. 兩片比台灣稍大的當成板塊
【遠近概念】地震傳遞的時間差
先是在台灣上面標出我們所在縣市,還有外公外婆 & 阿公阿嬤家的縣市,再加上平常會走的高速公路,讓他知道相對地理位置跟遠近與時間的概念;比如說,開到南部的阿公家比較遠,所以在高速公路上大約要走兩三個小時,北部外婆家相對比較近,花的時間就比較少一點。
【台灣與板塊的關係】地震成因
地球上面有很多板塊,其中台灣剛好在其中兩塊中間(下圖,台灣下面我隨便兩塊湊合著用),如果這兩個板塊像你跟弟弟一樣互相擠了一下(叫做板塊運動),在上面的台灣就會發生地震;擠的最用力那個地方,就是地震的中央(中心)所以叫震央。
補充:台灣是在歐亞大陸板塊跟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
補充:台灣是在歐亞大陸板塊跟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
【地震強度】
講到這裡,老大兒似懂非懂的問:"那為什麼剛剛手機說,一直地震,一直地震"
原來老大兒把一級地震錯聽成一直地震了,才解釋完,他馬上問,為甚麼叫一級,哎唷我的媽自找麻煩,那就要教他所謂的芮氏規模了。
我用手指頭撮老大兒的手臂,先是輕輕摸,問他有沒有感覺,他搖頭,我說這就像一級地震,再來我的手指逐漸施壓,陸續跟他說二級三級....,說這就是地震的強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級數。
感謝PTT板友指導
推 chouzen12 : 版爸教的有一點錯誤,芮氏規模指的是地震釋放的能 11/09 08:54
→ chouzen12 : 量大小,也就是一個地震只會有一個數字,而且後面 11/09 08:54
→ chouzen12 : 不加級。各地數字不同的叫震度,指的是各地對於地 11/09 08:54
→ chouzen12 : 震震動的感受程度,後面會加級。
補充:我們常用的芮氏規模量表
【網路的概念】
老大兒此時又有問題了:"那為甚麼地震發生在台東(震央),你的手機會叫?"
多好的問題阿,但是我要怎麼跟他解釋網路的概念阿,我的天天天天阿~~~~
儲存/查資料的概念:
書包裡有書,可以說書包【儲存】了書,書裡面有圖畫有字,可以說書【儲存】了圖跟字,抽屜有襪子,可以說抽屜【儲存】了襪子,手機裡面有照片,所以手機【儲存】了照片;如果爸爸把手機的照片傳到網路上,網路就像是這包衛生紙,那別人也可以到這個衛生紙裡面看到爸爸的照片。
傳輸的概念:
電磁波就像是一種看不到的波浪的東西(靠,我真的連電磁波都搬出來用了),你看得到的光線其實就是一種電磁波,剛好上面帶著光子這東西,所以你看得到從太陽那邊發出來的光線,如果電磁波載著其他東西(資料),就可以把這資料傳到其他地方,比如說傳到網路(這包衛生紙),講到這邊我開始有點抖,果然,在旁邊一直默默滑手機的新手媽出聲音了:那是近距離的wifi吧,不代表網路,屎提夫瞬間一個屎臉,心裡OS:阿你也還真的有在聽喔。
老大兒,你有看過爸爸的筆電插著網路線對不對?網路線也是一種可以把資料傳出去的東西喔,有時候爸爸會把網路線拔掉換打開WiFi,就是改用WiFi,也就是利用電磁波在空氣中傳資料喔。(總不能把交換機拉,3G/4G都搬出來講吧,那就真的是一千零一夜了...)
【所以APP為什麼會叫?】
原來一個立意良好提醒有地震的功能,會讓我這麼頭大這麼口乾舌燥阿(誤~)
屎提夫用手在壓了壓老大兒的手臂,台灣很多地方都會有放感測器(應該是吧),就像是你的手上面感覺到爸爸在壓你,你的手就像是一支感測器,當你感覺到地震,感測器就會趕快把發生地震的訊息丟到衛生紙包(網路)裡面,媽媽跟爸爸的手機軟體(還好他沒問軟體是甚麼)就會去網路裡面查資料,當我們也在網路裡面查到有發生地震,就會發出聲音來提醒,所以這就是你聽到的提醒聲音。
資料補充:中央氣象局 地震測報中心 架構圖
【聽懂了嗎?】
最後屎提夫問老大兒,他點點頭,好像真的懂了,因為都沒再問問題了,總算,呼。
洗澡時,我問他:"你明天還想要聽甚麼?" (我真的有點上癮了,這種被崇拜的感覺)
老大兒很認真的想了一下:"我想要聽--地球!!"
我的耳邊傳來"登愣.......",一隻烏鴉從我腦後飛過。
我笑了笑說:"沒問題,那明天就來講地球吧"
屎提夫:下課囉!班長!
原來老大兒把一級地震錯聽成一直地震了,才解釋完,他馬上問,為甚麼叫一級,哎唷我的媽自找麻煩,那就要教他所謂的芮氏規模了。
我用手指頭撮老大兒的手臂,先是輕輕摸,問他有沒有感覺,他搖頭,我說這就像一級地震,再來我的手指逐漸施壓,陸續跟他說二級三級....,說這就是地震的強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級數。
感謝PTT板友指導
推 chouzen12 : 版爸教的有一點錯誤,芮氏規模指的是地震釋放的能 11/09 08:54
→ chouzen12 : 量大小,也就是一個地震只會有一個數字,而且後面 11/09 08:54
→ chouzen12 : 不加級。各地數字不同的叫震度,指的是各地對於地 11/09 08:54
→ chouzen12 : 震震動的感受程度,後面會加級。
補充:我們常用的芮氏規模量表
【網路的概念】
老大兒此時又有問題了:"那為甚麼地震發生在台東(震央),你的手機會叫?"
多好的問題阿,但是我要怎麼跟他解釋網路的概念阿,我的天天天天阿~~~~
儲存/查資料的概念:
書包裡有書,可以說書包【儲存】了書,書裡面有圖畫有字,可以說書【儲存】了圖跟字,抽屜有襪子,可以說抽屜【儲存】了襪子,手機裡面有照片,所以手機【儲存】了照片;如果爸爸把手機的照片傳到網路上,網路就像是這包衛生紙,那別人也可以到這個衛生紙裡面看到爸爸的照片。
傳輸的概念:
電磁波就像是一種看不到的波浪的東西(靠,我真的連電磁波都搬出來用了),你看得到的光線其實就是一種電磁波,剛好上面帶著光子這東西,所以你看得到從太陽那邊發出來的光線,如果電磁波載著其他東西(資料),就可以把這資料傳到其他地方,比如說傳到網路(這包衛生紙),講到這邊我開始有點抖,果然,在旁邊一直默默滑手機的新手媽出聲音了:那是近距離的wifi吧,不代表網路,屎提夫瞬間一個屎臉,心裡OS:阿你也還真的有在聽喔。
老大兒,你有看過爸爸的筆電插著網路線對不對?網路線也是一種可以把資料傳出去的東西喔,有時候爸爸會把網路線拔掉換打開WiFi,就是改用WiFi,也就是利用電磁波在空氣中傳資料喔。(總不能把交換機拉,3G/4G都搬出來講吧,那就真的是一千零一夜了...)
【所以APP為什麼會叫?】
原來一個立意良好提醒有地震的功能,會讓我這麼頭大這麼口乾舌燥阿(誤~)
屎提夫用手在壓了壓老大兒的手臂,台灣很多地方都會有放感測器(應該是吧),就像是你的手上面感覺到爸爸在壓你,你的手就像是一支感測器,當你感覺到地震,感測器就會趕快把發生地震的訊息丟到衛生紙包(網路)裡面,媽媽跟爸爸的手機軟體(還好他沒問軟體是甚麼)就會去網路裡面查資料,當我們也在網路裡面查到有發生地震,就會發出聲音來提醒,所以這就是你聽到的提醒聲音。
資料補充:中央氣象局 地震測報中心 架構圖
【聽懂了嗎?】
最後屎提夫問老大兒,他點點頭,好像真的懂了,因為都沒再問問題了,總算,呼。
洗澡時,我問他:"你明天還想要聽甚麼?" (我真的有點上癮了,這種被崇拜的感覺)
老大兒很認真的想了一下:"我想要聽--地球!!"
我的耳邊傳來"登愣.......",一隻烏鴉從我腦後飛過。
我笑了笑說:"沒問題,那明天就來講地球吧"
屎提夫:下課囉!班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